医美视界医美视界医美视界

10个典型案例告诉你,为什么非法医美是打不死的“小强”?


        ?近日,天津市卫生健康委、市场监管委等9部门联合开展了医疗美容乱象专项整治行动,这是今年以来继江苏、上海、湖南、山东、北京等地又一次省部级单位打击非法医美大动作。自从2017年国家七部委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以来,破获了上千件刑事案件,抓获犯罪嫌疑人近2000人,打击非法医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

然而,非法提供医疗美容服务、非法开展医疗美容培训、非法销售美容假药等医美乱象仍然存在,打击非法医美专项行动任重道远。医美视界通过梳理分析,试图找到非法医美屡禁不止、屡打不死的原因,并寻找能够根治医美乱象的方法。医美视界分析发现,有8大原因促使了非法医美“烧不尽”,通过相应的案例对其进行如下分析

一、医美行业大热,非法从业者趋之如骛

非法医美的暴利性使得许多无资质的人员加入医美大军,网络的便利、假药的盛行、非法培训的助燃、经营的隐蔽性使得非法医美泛滥成灾,而又轻易躲过监管。


1、暴利催生“黑医美”

据羊城晚报报道,业内人士阿华透露,“美容院里大多用的是韩国品牌的玻尿酸,每款的进价两三百元,注射到顾客脸上就得一千多元。他们的进货渠道主要是一些小化妆品批发公司,甚至是微商,一支玻尿酸、肉毒素不赚个几百块都不算赚钱。”

阿华说,赚差价算是“温和”的了,还有些美容院会把一支玻尿酸拆开卖,原本一个人的注射量分给两个顾客,赚两份钱,不宰到顾客肉痛老板怎会罢休?阿华坦言,这已经是业内一个公开的秘密,很多人都这样干。

有媒体暗访时听到,非法行医者做微整形一年赚一两百万“很正常”,非法医美的利润如此诱人,这让许多没有医学资质的人员通过参加短期的培训,就加入到了整形美容大军。医美视界此前整理报道了保洁员、洗头工、化妆师,甚至是挖掘机司机、电焊工等,通过三五天的培训摇身一变成为了“整形专家”。


2、便利的互联网成为非法医美的温床

据媒体报道,浙江省嘉兴市警方在2018年成功破获一起医美假药大案,其中扣押肉毒素、麻膏、水光针等假药及无注册证医疗器械共计130多个品种,数量约27万盒(支),涉案金额超过3亿元。

据警方介绍,该案系新型网络犯罪。经民警调查,犯罪团伙通过微信朋友圈在销售肉毒素、麻膏、玻尿酸等微整形产品,并从中高额牟利,销售范围遍及全国多个省市。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是一名中转销售商,长期混迹于各微信群、贴吧、各大论坛等,是典型的左手接单、右手下单的微商,同时还发展线下微商多达百余人。

警方查获各类美容假药

不仅是销售假药,通过微信、朋友圈等互联网方式招揽微整形生意成为了普遍现象,便利的互联网成为了滋生非法医美的温床。有许多媒体报道,非法医美服务提供者与求美者通过微信联系,一旦发生事故,非法行医者就会将求美者拉黑,并逃之夭夭,而求美者维权相当困难。

3、非法医美培训加剧医美乱象

非法医美培训助长了“黑医美”的发展势头,非法执业者基本通过医美速成班培训而来,短则三天,长则一个月。而这些培训机构并没有微整形培训的资质,培训老师也不具有医师资质。

据新京报记者暗访调查,有学员报名微整形“7天速成班”,开课首日就让学员互相扎针练习,仅用两小时就讲述完面部多个部位注射方法,一周后不管学员有没有学会就宣布结业颁发证书。而这些“7天速成”的学员,真的能给求美者带来美丽吗?我们可想而知。

新京报记者暗访微整形培训

4、隐蔽性强,监管难度大

许多非法医美藏身于居民楼、工作室等隐蔽的地方,并没有取得营业执照,以逃避工商部门的监管。还有的非法行医者“上门服务”,或者到酒店做整形,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”,加剧了监管打击的难度。

据楚天都市报报道,武汉的肖女士在网上联系了一家美容机构,对方派了两名美容师坐高铁从广州到武汉给她割双眼皮,就在酒店客房里做了手术,事后肖女士觉得没效果就想要索赔,对方称“再拉一单给你返点”。肖女士向卫计部门举报,两名美容师再次来到武汉,在酒店客房里摆开手术架时,被卫计执法人员当场查获,该机构和美容师都没有整形资质。

执法人员现场查获非法实施整形的美容师

据了解,该机构在武汉并没有设立实体店,但在网上广泛做广告,一旦有人咨询,销售就会极力游说,达成意向后,美容师就迅速到武汉,在酒店客房内开展微整形医疗美容活动,而客房的床就是“手术台”。美容师称,“随做随走”可节约成本又不易觉察,也可减少“后患”。

二、傻大胆的求美者,成为“黑医美”的牺牲品

“变美”对求美者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,然而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对非法医美戒备心不强,或者贪图便宜、掉以轻心,明知是非法医美仍然以身试险。

一位求美者到私人工作室打玻尿酸,导致鼻部感染溃烂


5、轻信好友、朋友圈,对非法医美缺乏戒备

据媒体报道,冀女士添加了一位自称做美容整形的陌生人为微信好友,其朋友圈里发布的各种整容宣传让冀女士有些心动,她便联系了这位叫李某的人咨询了割双眼皮的事项,李某告诉她,做双眼皮手术的并不是她,而是跟她有合作的一位正规整形医院的医生。

冀女士约见了这位朋友圈网友和所谓的大夫,交纳了4500元的手术费用在一处个人住宅里进行了割双眼皮手术。割完双眼皮后,冀女士发现自己毁容了,与自己想要的完全不同。当冀女士要联系这位网友讨要说法时,发现对方竟然已经把她的微信拉黑了,电话也关机了。

冀女士轻信网友而到非法医美机构割双眼皮

而当初面对天花乱坠的说辞,冀女士只想着变美,没有考虑其中的风险,关于做手术大夫的执业资质及场所经营资质,冀女士一概没有确认。

类似的事件常见于媒体报道,求美者在熟人的介绍下到美容院、工作室等非法医美场所做了医美项目,却导致毁容甚至是失明等严重后果。出了事故之后,她们才纷纷后悔轻信他言,没有考虑到做整形的机构和人员是不是有资质。

6、胆太肥!明知非法医美还以身试险

据成都电视台报道,小何在网上预约了所谓的“执业医生”打水光针,并在对方的工作室见面。她发现工作室并没有消毒设施,对方也拿不出从业资格证,她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。但是小何想到自己大老远过来,就这么走了有点亏,又想着给脸打针又不复杂,只要对方有经验就可以。

这位“医生”表示没有菲洛嘉,并给她打了肉毒素和溶脂针,随后小何出现呕吐和胸闷的症状。小何去医院检查发现血液和心电图都有异常,等她想去找打针的“医生”讨要说法时,“医生”已经联系不上了。

小何与所谓的“医生”见面后发现其不具有整形资质,却抱有侥幸心理以身试险,最终出现不良后果,小何本人也负一部分责任。


三、违法成本低,部分地区监督不到位

在监管方面,许多人认为相关部门对非法医美的处罚力度太轻,不构成威慑作用。除此之外,有些地方的职能部门监管不力,在处理非法医美问题上职责不清晰。

7、处罚过轻,对非法医美不具威慑力

据半岛都市报报道,青岛青岛金岛医疗美容诊所有限公司3次因无证行医被查,如今依然开门迎客。记者查询发现,今年5月份该机构因“未取得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擅自开展诊疗活动”被罚款10000元,而在2018年5月因同样的原因被罚款8000元,2017年被罚没收违法所得400元并罚款5000元。

对于这家公司反复违法被查一事,执法人员表示,由于该公司还有经营其他业务的资质,包括生活美容的资质,因此卫生执法部门只能责令该公司停止从事医疗美容,而无法令其关门。

网友评论

该新闻一出,网友们纷纷表示处罚力度太轻,不足以震慑其违法行为。执法人员也坦言,条例规定的处罚力度,对于一些违法行为显然太轻,在低违法成本和利益熏心之下,有些机构甚至会故意扩大业务范围,以避免当医疗美容方面出现违法行为被责令停业时整个机构关门。只要机构不关门,就可以继续“打游击”式违法整形。

据新京报报道,2018年4月,赵小姐在“珊妮”的工作室做了线雕手术后,出现严重不良后果。由于“珊妮”在全国流窜作案,赵小姐多次在上海、武汉和广州进行举报。

“珊妮”整形工作室现场

2018年7月,上海市长宁区警方曾对“珊妮”采取过行动,但她被抓时还没开始手术,所以警方称不构成非法行医。2018年11月,在赵小姐的要求下,上海警方已将该案移交武汉警方。2019年4月,广州警方在某宾馆抓获嫌疑人“珊妮”,广州市白云区卫监所核实,该工作室负责人没有资格证和执业证,违反了执业医师法,对其作出罚款2万元处罚。

广州白云区卫监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:“她的地点不固定,是典型的流窜式非法行医者……她没有达到拘留判刑的条件,两次非法行医以上,第三次抓到才可以判刑。”

8、有监管部门推卸责任、职责不清

据都市时报报道,记者暗访发现某酒店在开展双眼皮手术培训,随后记者向官渡区卫生执法监督局举报此事。在等待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,原本正在进行双眼皮培训的学员突然“下课”,众人拎着行李箱迅速离开。

前来查看执法人员不断地骂骂咧咧,“这和我们有屁的关系。”简单询问负责招生的李女士几句后,执法人员便认定此事与他们无关,从头至尾没有到实操现场查看。当记者出示现场图片、视频以及李女士的微信朋友圈内容时,该工作人员称:“他们在做什么我也无法判断,这要专家才能鉴别。”对于李女士所说的“两分钟做双眼皮就是贴双眼皮贴”,该工作人员并未有任何怀疑。

记者暗访发现酒店内开展双眼皮手术培训

另据新京报报道,记者卧底天津微整形速成班后,向多个部门询问非法医美问题。红桥区卫生部门工作人员回应称,没有审批开展培训属于违法,但这类审批是教育和审批部门负责,不在其管辖之列;红桥区教委则表示,只能负责学科教育类的培训,医疗类的应该咨询卫生和审批部门;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批窗口工作人员称,该项目涉嫌医疗,必须先向卫生部门获得相关资质许可,至于需要获得哪些许可,还需询问卫生部门。

7月15日,天津市公安局红桥分局联合红桥区卫健委、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正式查处了这家非法医美培训机构,责令其停业,并对其涉嫌违规违法行为进一步调查。

四、如何解决医美乱象?

面对非法医美乱象,有分析认为,求美者、医美机构、监管部门和社会力量应该共同发挥作用,求美者应识别出非法医美,远离非法医美,选择正规医美机构;医美机构应诚信、合法经营,与非法医美划清界限;监管部门应持续加大打击力度,完善法律法规和处罚制度;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治,维护行业健康发展。

 

于求美者:5步选择靠谱医美机构,让非法医美失去市场

有业内人士指出,从根本上解决非法医美乱象,是让非法行医者失去市场。对于求美者而言,整形应该选择正规的医美机构,不要拿正规机构的产品价格和非正规机构的做对比,更不应该为了便宜选择美容院、私人工作室等。那么如何选择合法正规的医美机构呢?

一是看资质。正规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会在醒目位置悬挂有效的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》,求美者也可以通过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查询,并明确该机构能做的手术项目,避免因机构超范围开展整形项目而给自己造成伤害。

二是看人员。实施医美手术的必须是医疗美容医生,不是一般的医生,更不是一般的美容师、理发师等等,他们必须持有《医师资格证书》《医师执业证书》和《医学美容主诊医生资格证》。求美者可登录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,进入“执业医师数据查询系统”查询验证。

进入国家卫健委官网可以查询医生执业注册信息和医疗机构信息

三是看环境。医疗美容行为一般在医疗机构的美容手术室或治疗室进行,绝不应该出现在出租屋、酒店、美容院等非法场所。医疗美容机构共有四类:美容医院、医疗美容门诊部、医疗美容诊所、综合医院美容科室。

四是看流程。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会提前充分与求美者交流整形项目是否合适,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和技术风险,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如实书写病历文书。

五是看药械。例如微整形注射使用的A型肉毒素是医疗用毒性药品,包装上有“毒”字标识,国内合法批准的肉毒素只有衡力和保妥适这2种,其他诸如“粉毒”“绿毒”等都是非法假药。进口药品或材料必须标有中文标识,没有中文标识的药品则可能是从非法渠道获得的。

某整形APP上展示的“粉毒”“绿毒”“白毒”并非我国合法批准的肉毒素


于医美机构:坚守诚信医美、法治医美,与非法医美划清界限

自2017年12月“法治医美中国行”大型公益活动启动以来,至今已走过近20个省份,“法治医美”的旗帜几乎插遍了全中国,上百家医美机构加入到向宪法宣誓的行列,医美机构也开始树立法治医美的品牌形象。

在良币驱除劣币的势态下,加上国家对非法医美的强力打压,践行法治医美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,诚信与法治已成为医美行业的主流信仰。

“法治医美中国行”公益活动走遍全国,诚信与法治成为行业的主流信仰

对于医美机构来说,应该要确保合法合规的机构资质、医护人员资质与供应商资质,对求美者应有负责任的态度,诚信经营,与非法医美划清界限。同时应强化医疗技术水平和急救机制,还应建立完善的医疗事故处理机制,在保障求美者及其家属合法权益的同时,降低事故对自身的负面影响。

于社会各界:打击非法医美需要各方合力

进入2019年以来,全国各地从上至下都开展了打击非法医美专项整治行动,对各类医疗美容机构、生活美容场所等进行规范,严厉打击了各类无证医疗美容服务行为。在“运动式”的打击之外,医美行业的健康发展,也离不开各方合力。

有业内人士呼吁,应持续加强医美行业的全链条监管,严厉打击非法行医、非法培训、非法制品等行为,让整个医美行业管理规范。

除了加强监督,国家卫健委也表示,将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,以医疗美容等社会举办医疗机构为切入点,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,制订行业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,规范执业行为,维护行业信誉。

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会长张斌表示,作为新兴行业,医疗美容在发展早期存在着无序竞争、法制滞后等问题,在此过程中,政府和行业协会有责任做好公共教育,创造良好的产业氛围。

一位医美集团负责人认为,医美机构应该建立自我约束机制,实现机构自治,可以通过将品牌机构结盟的方式,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市场影响力,建立多元化综合监督格局,使得医美行业发展规范化、监管多元化、监督社会化,让医美市场更加透明。

针对我国医美市场面临整形医师紧缺的现状,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建议,我国应尽快建立整形外科专科培训制度,加强整形外科专科培训基地建设,并逐步取缔非专科医师的不规范从业。

 

本文来源: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医美视界 » 10个典型案例告诉你,为什么非法医美是打不死的“小强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