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美视界医美视界医美视界

全国暂停医美诊疗,只要机构不死,有人这样预言美丽未来……


截止到今天,新冠肺炎疫情还未完全得到控制,和绝大多数企业一样,医美行业的从业者也在家快待不下去了。在2019年就已经遭遇了医美“寒冬”,2020年又因为疫情导致暂停医美诊疗,业绩和生存的压力可想而知。

这次疫情会给医美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,影响有多大,机会在哪里,医美发展能否能够拨开迷雾见晴天,成为众多医美人关心的问题。

 
全国多地暂停医美诊疗

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,从今年2月份开始,全国多省市乃至区县一级卫生主管部门陆续发布通知,各类门诊部、诊所(含中医、中西医结合)全面停诊,口腔科、整形(美容)科、眼科等医疗机构与综合医院内相关专科非必需诊疗项目全部暂停,只保留必要的急症服务。
 
 
 

全国各地发布通知暂停医美诊疗
 
有主管部门发布的通知指出,诊疗科目设置不含急诊医学科的社会办医机构,在各项防护措施正式解除之前不得复工,具体复工时间另行通知。
 
针对开业复工,业内人士提醒:
一定不要在当地政府规定的复工日期前开门营业;
一定要做好全面消毒工作,并且建立巡查制度、责任到区域、到人,形成制度化、表格化存档、公示;
一定对所有进门的顾客测体温,手部消毒,顾客没带口罩就送她一下赶紧带上;
一定告知有武汉旅行史和确诊、疑似病患接触者不要到院,这不仅关系到员工和其他顾客的安全,还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,如果这阶段有人在你的机构感染甚至出现聚集性疫情,后果不堪想象。
 
疫情过后将加速机构淘汰
 
有数据表明,2019年可查的倒闭的医美机构至少有2600多家,实际上可能更多,盈利机构的占比不足20%,也就是至少有70-80%的医美机构处于亏损或勉强维持的状态。受疫情影响,今年什么时候能够正常营业还是未知数,第一季度业务势必受影响。
 
开年不利,往往会拖累全年。从医美机构运营成本角度看,机构业务惨淡难以支撑高昂的员工工资和房屋租金等固定开支。医美机构第一季度业绩原本就不好,多需要三月份这个传统旺季来填补春节带来的淡季缺口。而此次疫情大概率会让这个缺口更大,医美机构雪上加霜。
 
医美机构从过去的野蛮生长、遍地开花,到行业的良莠不齐,再遭受此次疫情的考验,“爆雷”、“淘汰”、“倒闭”也是必然趋势。此次疫情后,会加速淘汰缺乏竞争力的机构,没有足够现金流支撑而苟延残喘的机构会,爆雷”,也会倒闭一些时运不济的新机构,也客观上会让一些真正优质,且具有长足发展潜力的医美机构脱颖而出。
 
 
一位医美机构院长近日表示,这一次的肺炎疫情对他们医院有很大的冲击,“因为都无法开门做生意,但是这不是只是对我们行业,而是对各行各业也存在很大的冲击。”对于无法开门营业,他们推出了一些预存的活动,得到了不少顾客的支持。
 
该院长说:“其实就算没有肺炎疫情,医美在这两年都是竞争非常大,很多风投和外行都在我们的行业里面资金操作炒作圈钱。”
 
联合丽格董事长李滨认为,越是小型的机构,抗风险的能力反而越强,特别是医生创业的机构,成本低,船小好掉头。“所以,医生们的心态应该是最平和的,投资人的心态普遍焦虑中。”
 
疫情持续越久,对行业影响多大?
 
如果疫情持续,医美机构迟迟不能开门营业,将会对医美行业造成什么影响?
 
李滨表示,比较乐观的估计是在2020年2月末,疫情得到初步的控制,拐点已经出现,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开始逐步回到正轨,医美行业也都相继开张纳客。消费端复苏得没有那么快,会迟后一个月。如果按这种估计,那么这次疫情对医美行业的影响就有限了。假如3月份能够控制住疫情,那么2020年的医美总体营收,或许能够与2019年不相上下,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小。
 
李滨说,如果疫情在3月底之前被控制,那么市场的复苏便会相应地延后一个月,医美机构上半年的成本增加了一倍,第一个季度算是搭进去了,它需要用后半年的经营来弥补上半年的亏空,那么到了年底的时候,相信大部分活下来的机构都是微亏的局面,但是只要能坚持下来,就可能充分利用疫后消费者报复性消费的浪潮,把亏损的程度降低。
 

 
假如疫情蔓延到了4月份,市场5月份开始恢复,那么对于医美业来说,将会有一定的损失,有一批机构恐怕撑不下去了,能够坚持下来的,会将市场的存量加以消化,新入局的机构不会太多,有些机构会出现并购,客观上形成优胜劣汰的结果,加速了本来就会来的洗牌。预计到年底的时候,营收将比上一年度降低20%左右,全行业亏损。
 
李滨表示,最坏的情况是疫情来到了5月,上半年都毁了,医美行业可能会有相当数量的机构倒闭,特别是大中型机构,全国性的疫情会摧毁大型机构的资金链,大批机构倒下的同时,大批人员失业。那个时候,能活下来的机构都是精英,或者是国家队。年底的时候,营收可能只能达到上一年度的一半,全行业大面积亏损的局面在所难免。
 
医美是“口红效应”受益者
疫后将迎来报复性消费
 
“口红效应”是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,也叫“低价产品偏爱趋势”。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,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。这是因为即便经济不景气,人们的欲望却不会即可停止,同时因为经济不景气,首先削减的是那些大宗商品的消费,如买房、买车、出国旅游等,这样一来,反而可能会比正常时期有更多的“闲钱”,正好去购买一些“廉价的非必要之物”,从而刺激这些廉价奢侈品的消费上升。天猫医美双十一的线上成交额创历史新高,也从数据层面印证了这一点。
 
医美资深人士马列认为,现在医美的微整和皮肤项目,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“口红属性”:价格不高、除了实用还有附加价值。他表示,医美行业决策者可以利用这一规律,适时调整自己的促销政策和经营策略,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所谓“大环境”的负面影响。需要注意的是:口红效应也需要人为拉动,需要医美从业者放大项目的附加价值、普及类项目的价格要有竞争力,还要创造消费场景,引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。
 
 
《美业观察》龚伟认为,疫情之下,信心比黄金更重要。他的信心在于:
?
1、人性爱美
?
只要人性不变,爱美需求就不会消失。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人们不爱美了,那就真的别玩医美了。人们爱美只会越演越烈,走向军备竞赛。大概率上,等疫情结束后,会迎来一波报复型消费,这部分消费甚至可以把上半年的损失完全追回来。
?
2、灾难让人们更团结
?
自然灾害会造成人口和物质上的损失,但对人们的协作关系,破坏很小。原有的社会制度、法律体系、政企关系、劳资关系、商业上下游关系、信用关系等等,基本不会受损。不但不会受损,在灾后重建中,为了克服共同的困难,社会协作关系往往还会加强和拓展。战胜灾难、重建社会和行业的决心会激发出人们密切协作的强烈愿望。
?
“现在这种时候,对行业发展的任何悲观想法都是庸人自扰,中国医美的未来仍然一片光明,毕竟全球医美体量最大的需求在。”李滨说。
 
医美机构的对策只有一个——节约
 
李滨表示,即使疫情回落,到彻底销声匿迹,肯定要有过渡期,过渡期的长短难以准确预测,但是它一定存在,短则三个月,长则半年。他说,医美机构的对策只有一个——节约,准备四到五个月的钱,让机构能够活下来,“员工们的工资不能不发,实在没钱了,就发生活费,工资先欠着,大伙儿商量着来”。
 
“有的医美机构憋不住开门了,千万别有人感染,不论是员工还是客患,只要出现感染病例,就只能封门。要知道,疫情过去,最先报复性消费的,肯定有医美,只是消费者手里的钱,可能要攒一段时间。”
 
 
他还说,对医美行业来说,或许能够赶上一波成本结构调整的窗口期,主要是人力资源成本的重构,但是行业是否能够获得这个机会,是不确定的,要看机构倒闭数量与重新寻找工作的人数。
 
如何把握“黑天鹅”带来的机会?
 
1、公众的认知在变化,打造医生个人品牌
 
李滨指出,这种群体固化的认知,让“莆田系”这个词汇本身成了背锅侠,打形象翻身仗的机会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机构和医生分开看待。“疫情之后,将行业与个人分开评判的心理会走强,医生的个人形象更容易被公众接受,医生个人品牌的崛起,有了更多的机会。”
 
他还提醒,不要轻视公众在网络将信息深挖的能力,任何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攫取市场的套路,需要格外小心点。
 
2、第三方平台整合机会来临,远程网络面诊将走红
 
李滨表示,互联网线上问诊是一个呼啸而来的风口,医美对线上问诊的依赖度得到进一步强化,疫情之后,人们会越来越喜欢线上问诊的方式。
 
某医美平台视频咨询栏目
 
他建议,如果无法在线下接待医美就医者,广大医生们应尽快到线上平台去种草,利用现在这个充分沟通的机会,去和未来的客户好好聊聊。“随着医生在行业内话语权的加大,医生自媒体将日益成为营销推广的主流方式,而自媒体的培养有赖于内容的积累,宅在家里的时候,多写几篇稿子吧。”
 
他说,远程看诊的走红让第三方平台得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,疫情退去之后,或许一波并购机会被医美平台抓住。
 
3、“医美代经济”兴起

李滨称,代经济的悄然兴起,预示着互联网与快递、代理、顾问等传统线下服务的整合,迭代出一个新的商业物种,“如果简单地理解为“跑腿”就狭隘了,它一方面靠服务赚钱,另一方面靠资源赚钱,后者与医美业务更贴”。
 
他说,渠道代理商、自由咨询师都可能成为“医美代经济”的主力军,但是前提是有相应的平台存在。代经济对医美的渗透,早已备好了肥沃土壤,而疫情之后,时机成熟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医美视界 » 全国暂停医美诊疗,只要机构不死,有人这样预言美丽未来……